徐健丨从批判到治理 :斯多亚学派论奴隶制
徐健: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盟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希腊化罗马哲学。
斯多亚哲人通常都拒绝古典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和灵魂划分,所以他们起码在原则上会否定奴隶制本身及其与政治和谐之间的合符性。为此,早期斯多亚哲人区分了三种奴役,并提出摆脱道德奴役从而实现道德自由最为重要,而这又取决于人的理性。他们认为,神圣的理性为人类所共享,因此所有人是自然平等的,尽管最终只有圣贤才具备完美的智慧,从而才是彼此和谐相处的世界城邦公民。后来,中期和晚期斯多亚哲人承接了这一论断,甚至视常人为潜在的世界城邦公民。但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强调“命运”,接受了奴隶制的实际存在而转向具体的奴隶治理问题,最终承认了奴隶制与现实政治的和谐之间的关联。分析罗马对希腊哲学的态度可以发现,这一思想转变的根源在于斯多亚学派就像珀律比俄斯那样开始歆慕罗马的霸权及其背后的政制。
本文刊登于《伦理学术14——斯多亚主义与现代伦理困境(上)》第121-129页,公众号推送时略去注释,各位读者若有引用全文之需,敬请查考《伦理学术》第14卷实体书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伦理学术14——斯多亚主义与现代伦理困境(上)》
2023年春季号总第014卷
邓安庆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丨2023年9月
从批判到治理 :斯多亚学派论奴隶制
徐 健/著
▲ 本文作者:徐健 副教授
据柏拉图所述,在人的灵魂中,非理性部分要像奴隶服从主人一样服从理性部分,同样地,人的身体也应这般服从人的灵魂本身;而在正义的理想城邦里,生产者阶级要像奴隶般地接受哲人王的统治。但亚里士多德修正说,灵魂统治身体是专制的,而理性部分支配非理性部分则是共和式的,并且君王与主人不可类比;他还说,有些人凭自然就适合被奴役,得听从自由人的命令。可见,从自然上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非无条件地赞成任何的奴役形式,他们只认可以善恶尊卑为准绳的奴役,因为这种奴役是使具有等级结构的古典城邦得以维持乃至和谐的必要条件。
反观希腊化罗马时代的大多数斯多亚哲人,他们不仅拒绝了身心二元论,还反对灵魂划分。按照他们的学说,灵魂和身体虽是不同的“物体”,但却彼此完全“混合”(krasis);同时,灵魂本身是一个不可划分的统一体,它的非理性官能最终源于其中的“主导官能”(hēgemonikos)或曰“推理官能”。这样就可以设想,他们起码在原则上会拒绝奴隶制本身,否定奴役与政治和谐之间的合符性。
1
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7.121-122),早期斯多亚学派这样来界定奴役与自由:
唯有智者(sophon,或译为“圣贤”)是自由的,而恶人都是奴隶,因为自由是一种独立行事的权力,而奴役则是无法独立行事。还有一种奴役指处在一种从属状态,而第三种指处在一种被占有(ktēsei)和从属的状态;与这最后一种(hēi)相反的是专制(despoteia),但它同样也是一种恶。
在自由的定义中,“autopragia”(独立行事)这个关键词在斯多亚学派之前可能仅现于托名柏拉图的《释词》(Definition,411e)中。而且可能只有斯多亚学派会用“hupotaxis”(从属)这一少见的名词来阐释奴役,虽说其动词形式“hupotattō”在希腊化时期以后很普遍。看起来,斯多亚学派关于奴役和自由问题的论述很有原创性。由于该学派创始人芝诺(zeno of citium,公元前约333年-前262年)在《政制》(politeia)中非常强调这一问题,很可能是他最先开启了相关的讨论;而紧接着,斯多亚哲学的集大成者克利西波斯(chrysippus of Soli,约公元前282年-前206年)很可能在《论和谐》(Peri homonoias)里解释了自己老师的观点。现在,笔者将逐一解析拉尔修文本里三种类型的奴役。
首先,从第一句话中可以看到道德奴役,它与道德自由相对。圣贤能够成为自由人而免于这种奴役,乃因其能够自主地行动。在斯多亚学派看来,圣贤拥有正确理性(right reason),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遵守神法或自然法;但这种法则也内在于人的心灵,所以他遵循宇宙之自然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道德之声。所以,芝诺会说:“一个人让充满空气的囊袋浸没于水中,要比迫使某善人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来得更容易。”反之,恶人已被外在的因素所败坏,尽管他们本来也有自然的理性能力。他们无视神圣的法则,被有关中性物(indifferents)的错误意见所奴役,也就是错把金钱、死亡、地位等东西当作善或恶的东西,因为德性上的善或恶是唯一的善或恶。就像克利希波斯所说,这些人或者因恐惧而畏缩,或者屈服于奖惩,或者拜倒在其他此类事物跟前——这一切“征服并奴役”了他们。上述大体勾勒了第一种奴役,我们将会看到,它是我们把握其他两类奴役的出发点。
其次,据希腊的学述作家斯托拜乌斯(Stobaeus,约公元5世纪)记述:“恶人不可信任、反复无常并怀有敌意看法,在他们之间没有友爱,而是存在着由外部强迫(exōthen anagkais)和意见(doxais)所产生的其他某些联盟与结合。”单从表述上就能看出,这是早期斯多亚学派的看法。“外部强迫”意味着一种外在的奴役状态,所以第二种奴役关系定然属于“其他某些联盟与结合”。然而它的形成还需要“意见”,亦即败坏之人针对中性物所作的不当评价。因此,作为从属状态的奴役在某种程度上为道德奴役所决定,并且容易看出,它并非涉及世间所有从属关系。
最后,早期斯多亚学派的第三种奴隶显然符合亚里士多德对自然奴隶的界定:“任何人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的人格,则自然而为奴隶;任何人既然成为一笔财产,就应当成为别人的所有物;这笔财产就在生活行为上被当作一件工具,这种工具是和其所有者可以分离的。”所以说,这种奴隶乃是传统意义上的动产奴隶(chattel slave)。不仅如此,第三种奴役还明显隶属于第二种奴役,理由在于:除开占有性,二者都具有从属性之特征。这点大概会为克利希波斯所认可。他宣称,“奴隶和奴仆(oiketou)之间有个区分:释奴(apeleutherous,或译为“自由民”)仍是奴隶,但没有免于被占有的人是奴仆。他说‘奴仆是被占有所标定的奴隶’”。这里的奴仆应指动产奴隶,而奴隶则指作为从属者的奴隶;奴仆又被塞涅卡《论恩惠》3.22中的克利希波斯视作“perpetuus mercenarius”(终身雇工)。“perpetuus”表明了“ktēsis”这一特性)而“mercenarius”则可以对应“hupotaxis”,虽然所含的内容要更加宽广些。概言之,和作为从属状态的奴役一样,动产奴役亦受道德奴役的影响。
拉尔修文本的最末一句最是难解。其中,“hēi”这个与格单数的关系代词明显指代第三种奴役,因此“专制”乃该奴役的相对者;实际上,这样的表达亦与传统教诲相合。不过,对早期斯多亚学派来说,专制和动产奴役均是恶,均是反理性或反自然的。既然道德奴役很显然也是如此,那么作为从属状态的奴役又该怎样呢?早期斯多亚学派主张,在圣贤城邦(city of sages)或宇宙城邦(cosmos-city)中,所有智慧的公民之间完全平等,没有任何从属关系;而智者只能说服而不得强迫现实城邦中的常人向善。可见,第二种奴役也是背离德性原则的。总之,早期斯多亚学派拒斥一切形式的奴役。
但是,唯有道德奴役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智,而另外两种奴役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在的命运安排;同样地,只有道德自由绝对依赖我们心灵的力量,而其他类型的自由从根本上讲必然超出我们的权能。所以,第二种和第三种奴役本身乃中性的。二者之所以被视为恶,可能是因为它们需依凭第一种奴役,虽说非道德性的自由本身自然要比非道德性的奴役更可取,或者说前者是“更可取的中性物”(preferred indifferent),就像生命、富裕、名誉本身要比它们的同属中性物的对立面来得更可取。甚至能够想象,圣贤成为非道德层面的奴隶。不过严格地讲,鉴于心灵自由能够部分地影响外部性自由,那么即使圣贤沦落至此也不会如败坏之人那般去扮演这种奴隶的角色,“芝诺纠正了索福克勒斯的诗句:‘谁与僭主做买卖,就是奴隶,即便去时是自由人,,并改写如下,‘就不是奴隶,如果去时是自由人,”。所以,真正重要的乃是让灵魂免遭奴役。早期斯多亚哲人芝诺多托斯(Zenodotus)曾赞颂芝诺的学派乃“镇定自若的自由之母”(atrestou mater eleutherias),这里他明显指的是道德自由。
总而言之,早期斯多亚学派驳斥了奴役的正当性。并且,至少芝诺必定是一个奴隶都没有的。在早期斯多亚哲人们看来,每个人在自然上就共享神圣的理性,所以理应彼此平等。他们努力教诲所能教诲之人免于道德奴役;可即使如此,他们也主张施以说服而非强制,当然,必要的谎言在说服的过程中仍是允许的。不过,最终智慧与否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分别。世界公民只能是全体圣贤,而既然他们已同等获得充分的智慧,那么他们无疑就能在巨型城邦中和谐共处,因为据斯多亚学派的定义,“和谐是共同善的知识”。
▲ 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tius,约公元3世纪
2
▲ 图为西塞罗(演讲者)在元老院谴责喀提林(右下者)的场景
3
▲ 图为公元前146年,罗马军队毁灭迦太基城的场景,珀律比俄斯曾目睹该事件。
相关主题阅读:拉尔修丨早期斯多亚派的伦理观
·END·
近期回顾
陈斯一:克利西波斯的属己学说与斯多亚主义自然哲学 塞拉斯:文艺复兴时期的斯多亚哲学 拉尔修:早期斯多亚派的伦理观 宽特:在尊严与多元主义之间:黑格尔哲学在当今世界的意义与限度(评论与回应) 陈家琪:朋友间的关系:无聊与聊天——看电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伦理学术》
投稿邮箱:ethica@163.com或fudandeng@vip.163.com
关注公众号:Academia_Ethica或长按二维码